由中國鋼結構協會等單位主辦的2017中國鋼結構大會暨浙江省鋼結構論壇日前在浙江省杭州市召開,與會的專家、學者就鋼結構行業的發展暢所欲言。現將部分嘉賓的精彩發言整理刊發,以饗讀者。
中國建筑業協會會長王鐵宏
建筑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十分突出。2016年建筑業總產值達到19.36萬億元,約占GDP總量26%,從業者超過5185萬人,是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2016年,全社會建筑業實現增長值為4.95萬億元,比2015年增長6.6%,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為6.7%。
建筑業的改革發展包括三條主線:
第一,改革的主線。國辦《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研究EPC、PPP等市場模式改革,政府監管方式改革等。
第二,轉型升級主線。轉型升級主線即綠色科技主線,研究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超低能耗被動式建筑等,綠色施工、海綿城市、綜合管廊等。
第三,數字建筑與數字建筑業主線。數字建筑與數字建筑業主線即數字科技主線,研究BIM、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對建筑及建筑業(包括項目管理、企業管理、行業管理)具有深刻的影響。
需要關注的是,在EPC基礎上更深層次的改革,即PPP模式。EPC的關鍵在于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優化設計、縮短工期、節省投資的甲乙雙方理性的契約關系。PPP則是更深入的改革,是投資方式改革的深化,必然產生公共投資項目全面提高投資質量和效益的改革效果,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可以斷定,真正意義的PPP必然需要EPC,真正實現EPC則必然需要建筑產業綜合技術的全面創新和提升。我相信,這將會是經濟新常態下轉型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供給側改革創新的必然要求。
伴隨著裝配式建筑的發展,有一部分同志存有三重顧慮:一是擔心裝配式建筑抗震性能不好;二是懷疑裝配式建筑有好的發展前景曇花一現;三是認為裝配式建筑成本過高無法替代現澆體系。
成本過高是業內人士對裝配式建筑發展的主要顧慮。我們對裝配式建筑與傳統體系的建安成本做過全面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一是對80~120層超高層建筑,按現行鋼筋混凝土核心筒+鋼結構傳統技術施工的竣工合同總價平均約為1.45萬元~1.6萬元/平方米(全面統計),同比,全鋼結構裝配式建筑成套交付價可節省1/3;二是對30~70層高層建筑,傳統技術竣工合同總價平均約為5500元~6500元/平方米(抽樣統計),同比,全鋼結構裝配式建筑成本可節省1/4;三是對20~30層小高層辦公類建筑,盡管抽樣樣本偏少,但采用鋼結構裝配式也有一定的節省空間(約1/6)。由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從30~70層的高層建筑開始,裝配式建筑的成本優勢開始明顯。對量大面廣的20~30層及以下住宅類建筑,各種裝配式都可以做,但PC與傳統的現澆體系相比,現階段成本上的確沒有太大優勢。這也是行業內有人認為裝配式建筑成本過高的主要原因。這個問題不是無法破解的。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我們不能因為對裝配式建筑存有顧慮,就喪失對發展裝配式建筑的信心和決心。
上海市引領全國裝配式建筑發展的成功經驗說明:真明白、真想做、真會做。上海市之所以能夠引領全國裝配式建筑發展,究其原因是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領導有把發展裝配式建筑這件大事做好的堅定意志。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鋼結構協會會長岳清瑞
在國家大力發展鋼結構和裝配式建筑政策的引領下,國內鋼結構行業的成績喜人。中國鋼結構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2016年中國鋼結構行業的加工制造總產量達到5720萬噸,較2015年的5100萬噸增長了12.2%。
2017年1~9月,鋼結構行業的40家骨干企業的鋼結構加工量為569.52萬噸,預計全年加工量為768.92萬噸,與2016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18.2萬噸,增長率為18.16%。
鋼結構加工量的增加,一方面得益于裝配式鋼結構的推廣應用和國內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另一方面是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給我國鋼結構企業帶來無限商機。
值得關注的是,行業內一些企業的“兩金(應收賬款占用資金、存貨占用資金)”較高、負債率偏大,影響了企業的效益。有少數企業由于關聯擔保,資金鏈發生斷裂,面臨破產重組的窘境。此外,由于今年原材料的漲價因素,使鋼結構企業原應形成的利潤所剩無幾,甚至虧損,這值得引起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
中國鋼結構協會常務副會長劉毅
2017年4月,中國鋼結構協會向有關企業發放了《2016年企業生產經營狀況調查表》。截止到2017年6月30日,共收到276家企業的反饋信息。
通過對276家企業反饋的信息統計獲悉,目前我國在建筑鋼結構行業使用的鋼材仍以Q345為主,其次為Q235,這兩個型號鋼材的用量占全年用鋼量的80%以上。從近兩年鋼材耗用的情況看,2016年Q235用量占全部用鋼量的23%,比2015年下降了11%;Q345用量占比為61%,同比增加了7%;其他高性能鋼、輔材、圍護材料等的用量從2015年的4%增加到2016年的10%。
2016年,鋼板、熱軋型鋼、冷彎型鋼、鋼管以及其他鋼材的消耗比例分別為63%、19%、8%、6%、4%。其中,鋼管的用量較2015年增加了一倍。
276家企業獲得的專利總數為11063項,平均每家企業擁有40項專利,企業平均獲得專利數比2015年增長21%。
276家企業在2016年的環保總投入為5.4億元,每家企業平均環保投入為195萬元,比2015年增長50%。
276家企業鋼結構產量共計1956萬噸,營業收入為1733.92億元,實現凈利潤為85.78億元,上繳稅金71.57億元,從業人員共計22.9萬人。根據有關單位提供的鋼結構耗用鋼材量測算值以及相關實際情況,推算出2016年全行業鋼結構產量為5720萬噸,產值為5070億噸,從業人員數量為66萬人。
(來源:中國建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