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暢想,獻禮金磚”三一重工智慧城市管理高峰論壇近日在廈門舉行。中國社科院城市經濟研究室主任劉治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城市和小城鎮發展中心副主任喬潤令、長沙市城管局副局長胡剛、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以及湖南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電動汽車研究所所長朱浩等多名來自全國的知名專家、學者、企業家,共同深入剖析智慧城市管理的實施舉措和未來發展,攜手共建“天更藍、地更凈、生命更安全、生活更美好、城市更智慧”的“5G”新時代。
智慧城市要充分發揮市場作用
喬潤令在致辭中表示,我國智慧城市面臨著“政府主導,缺乏可行的商業模式;市場化程度低,實體經濟參與度低;僅限在城市公共服務領域,與傳統產業融合度低”等問題。
喬潤令指出,現在許多城市的政府更多地把智慧城市建立在一種政績觀的基礎上,這存在很大問題。智慧城市所涉及的內容不僅關系到政府管理水平的提高,更多的是關系到每名城市居民怎樣通過市場化改革來滿足各方面的需求。此外,國際上很多地區智慧城市科技手段運用上,企業所發揮的作用遠超各類政府。企業會把各種科技手段的創新利用到極致,因為它有市場和利益需求。互聯網不是靠政府產生的,它產生于企業、產生于市場。所以,在這個過程中,雖然各級政府非常重視企業的作用,但一定要知道企業應該是主導,政府應該發揮各種政策平臺的作用,來引導智慧城市企業的主導性作用。
科技引領智慧城市管理
當前,全國共有597個城市開展了“智慧城市”建設,“智慧城市”管理的新觀念正席卷全國。這不僅源于市民對于更宜居生活的向往,也基于以物聯網、云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有力推動。
劉治彥認為,“智慧城市”的重點,是如何去理解和創造“智慧”。政府須明確自身在其中的權責分工和角色定位,并在頂層設計工作中清晰地體現出來。
如今,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智慧城市”創新的主試驗場,其中牽涉到的企業、產品和商業模式也趨于多樣化。政府、企業和個體之間應該實現有效聯動,來推動“智慧城市”建設。
喬潤令認為, 企業從圍繞工地轉到圍繞城市轉,為城市發展提供更多的服務與產品,這是一個飛躍。智能渣土車既是傳統產品的智能化,又用智慧技術解決了城市環保、安全問題。環保智能自卸車的價值有兩個:一是成為智慧城市重要的有客戶、有商業模式的產品。
二是帶動了實體經濟發展。智能自卸車以及智能管控平臺通過相應的技術手段,把城市渣土車問題納入到有效的管理體系中,從而給公眾生活帶來了顯而易見的改變。
企業參與解決城市頑疾
喬潤令指出,目前,“瘋狂的渣土車、下雨看海、道路破壞、霧霾”已經成為城市的四大頑疾。一直以來,渣土車都是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工具。但在作業過程中,超速、超載、疲勞駕駛、沿路拋灑、違規卸土等問題頻發,導致渣土車對道路安全和環境污染造成了極大影響。
作為“品質改變世界”的忠實踐行者,三一重工為解決傳統渣土車帶來的種種環境問題,先后與長沙市城管局、湖南大學共同研發,推出集節能、環保、安全、智能管理于一體的“新一代環保智能自卸車”及智能管控云平臺。這種產品融合了最新環保科技,通過航天艙門技術保證貨箱完全密閉,徹底解決了渣土運輸過程中的亂拋灑問題。同時,車輛尾氣排放滿足國五排放標準,通過動力組合和整車質量的雙重優化,使車輛運行效率高于其他品牌10%以上,油耗卻比同類產品降低3%~8%。在安全性方面,三一自卸車的車輛重心為行業最低,行駛平穩舒適,轉彎不易側翻。自卸車還安裝有全景攝像頭,可有效監控各個盲區,大幅降低了安全風險。
此外,由三一自主研發的自卸車智能管控云平臺,為各級政府單位和渣土運輸企業提供了一整套的管理解決方案。它既有車輛注冊、指紋識別、電子勘察等前期信息收集功能,又有路線管控、車輛限速、舉升監控、實時報警等管理監督功能,車輛終端還可以及時診斷自卸車故障并完成信息推送。
喬潤令認為,三一重工環保智能自卸車以及智能管控云平臺,通過相應的技術手段把城市渣土車問題納入到有效的管理體系中,從而給公眾生活帶來了顯而易見的改變。它表明了作為建設“智慧城市”的重要一環,企業,尤其是制造企業的智能化在城市管理提升和完善中無可替代的重要性。
“三一環保智能自卸車及管控平臺的問世,完全順應了‘天更藍、地更凈、生命更安全、生活更美好、城市更智慧’的‘5G’時代要求。現如今,我們看到了越來越多的環保型渣土運輸車,與傳統的邊跑邊漏、超載超速的渣土車有著鮮明的對比。”向文波表示,三一將多年的“工業物聯網+大數據”技術以及幾十年積累的車輛制造技術、節能環保技術融入到三一環保智能自卸車當中,這一產品在環保、安全、智能管控等方面都有著不俗的表現,是城市渣土運輸中不折不扣的“綠色先鋒”。據悉,100臺三一自卸車及智能管控云平臺在本次論壇期間交付給廈門客戶,參與廈門城市管理。目前,三一環保智能自卸車及管控平臺已在湖南、貴州、江蘇等多個地市上線運營,助力當地城市環境治理,成效顯著。在湖南投入使用后,因渣土車導致的交通事故下降90%,亂拋亂灑現象大幅改善,城市環境得到提升。
(來源:中國建設報)